編者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國辦發〔2022〕21號),對入選2021年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在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等工作予以督查激勵。現將有關城市在保穩定、促轉型、抓創新、強基礎等方面經驗做法刊發如下,供各地學習借鑒。
武漢市是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戰略支點,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武漢市堅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等戰略部署,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構建先進制造業體系,工業經濟量質齊升。2021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15774億元,同比增長18.2%;規上工業增加值3886億元,同比增長14.2%;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4.6%,高于規上工業20.4個百分點。
東風本田(武漢)生產線
一、擔起“筑牢經濟盤”重責,強化生產調度穩定經濟大盤
堅持頂層謀劃。大力實施制造強市戰略,制定《工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和集成電路、半導體、大健康和生物技術、新能源汽車等10余項專項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武漢市工業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加快構建先進制造業體系,著力推動工業規模質量跨越提升、空間載體能級提升、數字引擎動力提升。
狠抓跟蹤督導。合理制定預期目標,系統梳理增長點,緊盯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科學預判工業生產走勢,持續跟蹤督導目標完成進度,推動市區聯保、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跟蹤190戶年產值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當月生產和下月排產情況,及時掌握異常波動和原因,精準施策,穩定企業生產經營。
強化調度協調。統籌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積極做好要素保障,協調解決企業缺煤、缺電、缺氣、缺人、缺“芯”、缺“箱”等困難,持續推進華星光電、京東方、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企業投產達效,積極推動尚未達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重點企業加快恢復。
二、扛起“產業鏈安全”重任,著眼保供穩鏈增強安全系數
著力“穩鏈、補鏈、強鏈、延鏈”。系統梳理25條重點產業鏈并編制產業鏈圖譜,實施產業鏈鏈長制,組建工作專班,一鏈一專班,加快制造業“穩鏈、補鏈、強鏈、延鏈”,推動“鏈主”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構建協同創新聯合體、穩定配套聯合體,形成以“鏈主”企業為中心,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制定重點產業供應鏈安全預警體系和應急處置預案。實施重點產業供應鏈風險防控工作專項方案,持續密切跟蹤重點產業供應鏈穩定情況,及時預警并全力幫助防范化解危機,確保企業平穩生產。
培育雙跨供應鏈協同平臺和優勢制造業供應鏈平臺。培育2個跨行業、跨區域供應鏈協同平臺,長飛光纖、九州通入選首批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培育4個具有產業和市場競爭力的制造業供應鏈平臺,萊恩汽車產業鏈協同平臺、三環汽車三環電器“產供銷”協同平臺獲評湖北省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
九州通供應鏈協同平臺
三、挑起“投資穩增長”重擔,強化項目管理加快落地投產
強化工業投資目標責任制。細化分解年度工業投資目標任務,市區合力、強化統籌,一周一結賬、一周一通報、一周一排名,推進各項投資任務逐月落實,按季度開展拉練督導,精準調度。
實施項目清單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建立工業項目清單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按照招、落、建三類摸清項目底數,制訂問題清單,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實行區級領導“一對一”掛點服務,10億元以上重大投資項目倒排工期保進度。2021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222個,投產項目758個,工業投資實現10%正增長。
精準謀劃“產業招商”。出臺《武漢市大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實施方案》《2021年武漢市重點產業招商指南》,制定產業招商“一鏈一表”,梳理形成重點企業、重點平臺兩張清單,掛圖作戰、精準出擊、靶向招商。圍繞重點產業鏈短板弱項,確定428家目標企業清單,集中開展補鏈強鏈叩門招商攻堅行動。
四、承擔“產業集聚發展”任務,推動要素集聚構筑空間載體
統籌區域發展。編制全市產業地圖并動態更新,明確各區產業定位,建立各區主導產業發展的“一譜一策三清單”(制定產業發展圖譜,出臺促進產業發展政策,梳理形成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平臺3張清單),實施掛圖作戰,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提升園區能級。加快建設國家存儲器基地等4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大健康產業基地,積極打造芯片、航天、網絡安全、下一代汽車、大健康五大產業生態圈。積極發展升級現代產業園和科創小微園,以提升畝均效益為硬性指標,打造以制造業為主、特色鮮明的園區,全市納入創建試點示范現代產業園和科創小微企業園達25個。
武漢華星光電廠區
構筑集群優勢。加快培育光電子信息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和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三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2021年,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超5000億元,存儲芯片、光通信芯片、紅外傳感芯片研發制造能力全國領先;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3345億元,集聚零部件企業約1000家;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光谷生物城”綜合競爭力全國排名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