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國辦發〔2022〕21號),對入選2021年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成效明顯市(州)在申報中國軟件名城(園)、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等工作中予以優先支持。現將有關城市在建設信息基礎設施、推進產業數字化、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等經驗做法刊發如下,供各地學習借鑒。
近年來,浦東深入貫徹實施數字中國、網絡強國戰略,大力發展以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產業,不斷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浦東“六大硬核”產業(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高質量發展,力爭建設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2021年,浦東新區實現5G網絡基本全覆蓋,重點產業運用場景及公共設施深度覆蓋,區內千兆光網100%全覆蓋,家庭光纖寬帶千兆用戶數超過60萬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正式落地浦東,多個細分領域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產業數字化進程顯著加快。
浦東新區人工智能產業核心承載區
一、規劃繪藍圖,制度促發展——形成引領和保障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數字化發展的基本框架體系
加強組織領導。設立浦東新區城市數字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和5G網絡建設專項工作小組,統籌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和5G建設應用相關工作。突出規劃引領。不斷完善產業數字化轉型頂層規劃,從頂層設計上謀劃了信息基礎設施和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未來規劃藍圖和重點工作任務。同時積極統籌協調全區5G網絡建設的組織和實施,指導通信基礎設施專業規劃編制、項目建設、監督檢測、安全保障等工作。注重政策支持。提出鼓勵基于5G網絡的創新產品應用銷售,推進浦東新區和臨港新片區5G網絡規模部署,提升5G產業創新發展能力,遴選支持了18個產業數字化創新項目,連續三年通過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產學研專項資金支持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機器人在各重點產業的創新應用項目,累計立項40個。強化職責落實。做好5G基站建設工作對接、政策指導和任務分解,推動規范利用城市道路、公路、綠化等市政基礎設施,科學有序建設室外5G基站。
二、注重技術引領,以人工智能發展帶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升級
以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為引領,發布浦東人工智能產業地圖,展現了“兩核、四中心、多領域”的產業布局,在世博、張江區域,打造“AI數字新生活、AI城市新治理、AI產業新經濟”的應用場景。持續吸引一批強鏈、育鏈、補鏈項目落地,招引了百度飛槳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等一批大企業創新中心,涵蓋生態基礎、核心技術、智能芯片、融合應用等多個領域。2021年,浦東新區人工智能重點企業超600家,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達1300多億元,年均增長近30%??苿摪迳鲜邢嚓P企業數達21家,全市占比達到60%左右。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現營收達3411億元,規上軟信企業數量達800余家,較上一年增長超30%。營收超百億企業3家、十億級企業46家、億級企業226家,科創板上市企業9家。
三、聚焦場景建設,以需求牽引產業數字化創新發展
依托高質量的5G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動5G應用場景建設,培育打造28個5G+醫療健康試點項目、55個5G+智慧教育試點項目,培育出張江人工智能島、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智慧校園建設項目、上海5G+智能制造示范線創新實驗室遠程控制系統建設項目、5G+MEC醫療機器人等一批5G應用場景。數字化全面賦能,促進制造業、服務業、農業發展。聚力加快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全面滲透和深度融合應用,推動智能制造裝備和生產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推動B2B出口試點在浦東落地。以“保稅展示+跨境電商”制度疊加方式進行模式創新。建設基于農業物聯網技術的綜合性數字生產示范基地,完善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搭建“孫橋優鮮”電子商務平臺等方式,實現農業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鏈路數字化賦能。
上海金橋5G產業生態園
四、構建信息基礎設施和產業數字化企業生態
加快推進IPv6部署應用,構建IPv6創新產業生態。加強部門間統籌協調,發揮網信企業主體作用,持續提升IPv6應用廣度和深度,加快構建IPv6創新產業生態,截至2021年12月底,以安居客、盒馬、喜馬拉雅等為浦東企業代表的移動應用程序實現全面支持IPv6訪問,平均IPv6流量占比超過75%。截至2021年10月,上海浦東共計分配IPv6地址超過1367萬,具備IPv6支持能力的家庭和政企寬帶網關占比超過98%,政企專線IPv6開通寬帶占比接近20%。積極打造“平臺+”,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重點聚焦六大“硬核”產業,在汽車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擁有一批龍頭企業,打造出一系列“平臺+應用”、“平臺+服務”的制造業轉型發展新模式。2021年為推動浦東新區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建設,推動企業打造行業級、企業級平臺,百余家企業完成兩化融合自評估。
上汽通用汽車凱迪拉克工廠車身車間——高密度焊接機器人工位
五、注重需求牽引,賦能硬核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不斷融合發展,以數字驅動硬核產業實現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集成電路全產業鏈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匯聚了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完備產業鏈,2021年產業銷售收入合計為1895.4億元,同比增長28.8%。在藥物研發中廣泛應用各類數字化、智能化手段,2021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超2700億元,同比增長10%左右。探索5G技術與民用飛機制造工藝的融合,2021年航空航天制造業完成產值111.24億元,同比增長12.8%。發力智能網聯汽車,持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示范應用及產業化, 2021年汽車制造業完成產值3667.22億元,同比增長51.1%。應用5G技術積極探索協同研發設計、設備協同作業、現場輔助裝配、機器視覺質檢、廠區智能物流等典型應用,2021年成套設備制造業完成產值1427.13億元,同比增長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