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討論決定,將9200-9300MHz和9900-10400MHz頻段劃分給衛星地球探測業務(有源),以滿足全球高分辨率星載雷達成像系統對頻率資源的需求,同時也提出了對其他現有業務進行保護的限制條件。參加本屆WRC-15的我國專家表示,此項頻率劃分使得衛星地球探測業務(有源)增加了600MHz可用頻譜,將明顯提升對地探測衛星星載雷達的成像精度,對促進我國高分辨率衛星對地觀測業務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業、氣象、測繪、環境、資源、災害預防、公共安全等領域對高分辨率衛星對地觀測系統的需求越來越高。在全球高分辨率衛星對地探測系統的舞臺上,美國一直獨領風騷。經過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已形成了氣象、海洋、資源、環境與減災四大民用系列的天基對地觀測體系,但尚未建立起完整的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為此,2006年出臺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提出實施16個重大科技專項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被列入其中。2010年5月,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進入了全面啟動實施階段,爭取到2020年,形成全天候的對地觀測能力,為國土調查與利用、地理測繪、海洋氣象觀測、林業資源監測、城市交通管理、疫情評估與公共衛生應急等重點領域應用需求提供服務和支撐。
建立高分辨率衛星對地探測系統需要頻率資源的保障。鑒于各衛星應用大國對高分辨率衛星對地探測業務的需求越來越高,上屆大會(WRC-12)確定了WRC-15為衛星地球探測業務(有源)增加全球頻率劃分的議題,即“考慮在8700-9300MHz或在9900-10500MHz頻段內,將目前9300-9900MHz頻段衛星地球探測業務(有源)的全球頻率劃分最多擴展600MHz”。WRC-12以來,ITU-R重點開展了衛星地球探測業務(有源)新的頻率劃分與現有的無線電定位、射電天文等業務的兼容研究。在本屆WRC-15上,經過廣泛深入的討論,各國在強調對現有業務進行保護的基礎上,最終達成了為衛星地球探測業務(有源)新增頻率劃分的共識。
專家指出,在現有9300-9900MHz頻段衛星地球探測業務(有源)劃分附近增加600MHz頻譜,意味著可用頻率帶寬擴展到了1200MHz,帶寬的成倍擴展意味著更清晰的成像效果,會大幅度提升衛星對地觀測的精度。目前衛星地球探測星載雷達成像系統的分辨率一般為3米,最高精度可達到1米左右,而增加600MHz頻率帶寬后,圖像的分辨率可優于0.5米,這對成像質量的提升而言是一個質的飛躍。顯然,為衛星地球探測業務(有源)新增頻率劃分,為高分辨率衛星對地觀測業務的發展提供了資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