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實名制和開展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有利于保障用戶權益,但用戶還是擔心電信企業能否妥善保管用戶的個人信息。在這方面,工信部和電信企業會采取哪些措施?
答:工信部一直高度重視用戶信息保護,2013年上半年,為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按照“用戶信息保護與實名登記并重”的思路,在出臺《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時,也同時出臺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保護用戶辦理入網手續時提供的真實身份信息,按照“誰委托,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防止個人信息泄露、毀損或者丟失,對違反這些規定的,由電信管理機構將責令其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并處予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向社會公告;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各電信企業均制定了完善的電話用戶個人信息保護管理制度。在實際工作中,社會營銷渠道是用戶信息保護的薄弱環節,為切實加強社會營銷渠道環節用戶個人信息保護,本次專項行動要求電信企業各類營銷渠道在為用戶辦理入網手續時,必須通過專用移動應用程序、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核驗、自動讀取并向電信企業后臺上傳用戶身份信息,社會營銷渠道不留存用戶身份信息,避免用戶身份信息在社會營銷網點存放、泄露,保障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同時,電信企業要加強對用戶身份信息的保護,對違反《刑法》規定,將用戶身份信息出售或非法提供給他人的電信企業及各類營銷渠道責任人,電信企業要配合公安機關依法進行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