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從衛星下傳給地面的信息在急劇增加,這就對航天高速信息傳輸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而衛星激光通信技術由于具有通信容量大、保密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的突出優點,可為空間觀測、災害預報、資源勘測、空間科學研究等提供高速保真數據傳輸手段,有效解決航天數據傳輸的瓶頸問題。該技術的應用,將實現每秒數吉比特到數十吉比特的高數據率空間傳輸,為原有的信息傳輸帶來革命性的突破。該技術已成為近幾十年來國際上航天領域中新的研究熱點,成為國際航天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在此研究領域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
由馬晶和譚立英教授率領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的衛星光通信研究團隊,自1991年就開展了衛星光通信技術研究,是我國最早進行衛星光通信技術研究的單位。他們歷時20余年,從無到有,聯合多個學科,成立了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創建了出色的跨學科研究團隊,建立了研究基地,走過了從概念研究到空間在軌試驗的漫漫征程。
衛星光通信團隊從概念研究開始,既扎扎實實地做好基礎研究,又勇于自主創新,善于協同創新,突破一個又一個關鍵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我國衛星光通信發展路程上,豎起了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2011年團隊所進行的我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鏈路試驗,在2013年獲首個國防發明特等獎,并入選2013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同年,哈工大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衛星光通信團隊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團隊先后承擔了國家30余項有關衛星光通信技術研究項目。在衛星光通信技術研究方面,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防技術發明特等獎1項、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以及國防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共8項國家和省部級獎勵。獲國家發明專利37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SCI、EI論文兩百余篇。
在1991年開始的研究初期,馬晶和譚立英在既沒有經費又沒有設備的艱難情況下,一切都從零開始。沒有實驗室,就向別的課題組借了一間潮濕的地下室作為實驗室,每天都需要用去濕機除濕,經常一天能夠抽出十幾升水。沒有實驗儀器,就利用和修復破舊的實驗儀器和設備進行早期的實驗研究,沒有啟動經費,就拿出自家的錢進行前期研究。
不知奮戰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經過多次的論證和實驗,終于完成了衛星激光通信的概念研究。他們并沒有停止研究的腳步,但是衛星激光通信研究沒有高精度的實驗測試條件是無法進行的,隨著研究不斷深入,他們的境況愈發窘迫。他們在衛星激光通信領域的研究引起了學校的關注,5000元的校基金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之后,他們的研究工作得到了總裝備部和原國防科工委相關領導的支持,基礎科研基金、航天基金、預研基金等經費支持陸續補充進來,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突破。
為了更好地開展研究工作,馬晶和譚立英逐漸聯合相關學科組建起了衛星光通信研究團隊,并創建了空間光通信技術研究中心。他們將自己掌握的全部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團隊的新人,手把手地帶出了一批青年骨干,將一個研究方向變成了整個團隊的事業追求。這個研究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把衛星激光通信事業當成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為了按時完成進度,他們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兩分鐘過,平時根本沒有周末,過年過節也難得休息。
正是在這種執著精神的支撐下,2000年,衛星光通信研究團隊的基礎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他們承擔的相關預研項目在北京通過了鑒定。鑒定專家委員會認為,其技術水平和研究成果為國內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成功沒有讓這個團隊停下腳步,反而激勵他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他們決定向工程化研究進軍。更高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衛星激光通信本身就是一個跨學科的技術,要進行工程化研究,更需要多學科的協作攻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們緊緊依靠學校扎實的技術基礎和學科優勢,發揮多學科協作攻關的傳統,形成了以衛星激光通信技術為引導,包括光電子、精密機械、控制和電氣工程等多個學科組成的聯合協同創新團隊。
在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哈工大衛星光通信團隊完成了星載光通信終端工程樣機研制,研發了衛星激光通信地面動態演示驗證測試系統,研制了集成化高精度測試設備。2005年年末,衛星光通信預研項目在驗收時得到了評審專家組的一致好評。專家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工程化空間試驗階段進軍。
2007年開始,團隊承擔了搭載于海洋二號衛星上的“星地激光鏈路試驗”任務,這是我國首次衛星光通信空間在軌試驗項目。實現星地激光通信,需要在時速高達兩萬八千公里高速運動衛星與地面站間進行極其精確的對準,星上和地面發射的兩束極窄的上、下行激光光束對準的難度極高。如果高速移動的針尖要對準移動的麥芒,其難度可想而知,而星地激光通信比這個還要難上百倍,否則,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團隊研制的星地激光通信終端于2011年8月16日隨海洋二號衛星發射入軌。2011年10月25日早6點,成功進行了海洋二號衛星星地激光鏈路捕獲跟蹤試驗,實現了我國首次高精度高穩定的雙向快速捕獲和全鏈路穩定跟蹤。試驗中,時速高達2萬余公里高速運動中的衛星與光通信地面站在近2千公里的距離下,成功進行了精度遠高于針尖對麥芒的動態光束雙向高精度對準捕獲和穩定跟蹤。隨后,2011年11月10日成功進行了我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鏈路數據傳輸試驗,下傳數據每秒20兆比特;2011年11月25日成功進行了星地激光高速數據傳輸試驗,單路數據率達到每秒504兆比特。
我國首次星地激光通信試驗,圓滿完成了各項試驗研究任務。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進行了雙向多種數據率在軌激光通信,第一次完成了雙波長同步在軌激光通信,鏈路捕獲時間短、鏈路跟蹤穩、通信質量好。與國際上同類在軌試驗系統相比,綜合技術居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性能國際領先。這次試驗表明,我國已經掌握了衛星激光通信系統核心技術,對我國未來高速衛星通信網絡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星地激光通信鏈路試驗是我國衛星通信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該項試驗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在空間高速信息傳輸這一航天高技術尖端領域走在了世界發展前列!
同時,伴隨民用信息傳輸領域(地球資源、災害、氣象詳查等實時傳輸,手機、互聯網、物聯網等)快速發展的巨大需求,空間高速信息網與地面光纖網相結合,形成天地一體化的高速信息網,將發揮巨大的社會推動作用,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科研的長足進步,離不開人才的培養。衛星光通信團隊的成長歷程,也是一個國家急需人才的培養過程。從團隊創建初期,就非常重視在研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歷練學生,讓學生真刀真槍地參與實際的研究工作。這樣不僅使他們學到了真本領,而且也使他們在解決國家重大急需技術的同時,加強對國家建設、民族興衰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團隊這些年已經培養出一大批衛星光通信的專門人才,已經成為團隊和相關研究院所的青年骨干,很多研究院所點名要衛星光通信團隊的學生。2011年進行星地激光通信鏈路試驗時的現場指揮,就是從碩士開始培養的青年骨干,現在已是博士生導師,并且成為團隊的核心骨干成員。衛星光通信團隊也逐步成長壯大,在2013年獲得了“全國工人先鋒隊”稱號。如今,衛星光通信團隊全體成員正在建立天地一體化激光高速信息網絡,在實現天地高速互聯的夢想之路上,無畏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