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和黨的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決定》提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結合學習三中全會精神,談三點體會:
第一,加快建立完善適應市場化改革要求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近年來,“轉方式、調結構”是經濟工作的中心。近期,化解產能過剩又成為新的熱點和難點。“轉方式、調結構”的工作重點是要建立起適應市場化改革要求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這也是中央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決定》對健全宏觀調控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即健全以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導向、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的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產業、價格等政策手段協調配合。從當前經濟結構和工業發展現狀看,轉方式、調結構關鍵在工業,重點和難點也在工業。加快建立適應市場化改革要求的宏觀調控體系,我部應充分發揮產業政策的引導和支撐作用。在我部負責的工業領域產業政策制訂過程中,一是應對國家發展戰略和規劃要求進行具體細化落實;二是從宏觀方面要明確鼓勵、限制發展和淘汰什么產業,從微觀方面要明確具體行業鼓勵支持、限制和淘汰的范圍和標準;三是要加強與財政、貨幣、價格等政策手段銜接,為相關政策落實提供支撐。
第二,加快工業投資管理改革創新,構建與市場化改革適應的行業管理制度。《決定》對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即要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政府不再審批。工業投資管理經多次改革,傳統計劃經濟下項目審批管理體制,作用已經減弱;目前我部項目審批職責落實也沒完全到位。從行業管理發展趨勢看,按照《決定》要求,要進一步弱化項目審批,相反要進一步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保、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總體上看,投資管理、工業行業管理必須進行創新,逐步建立起行業先進水平準入、生產過程對標達標、落后產能強制退出的機制,形成一套與市場經濟適應的行業管理制度。為此,一是要對我部行業準入條件、規范經營條件實施經驗進行總結提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強化節能節地節水、環保、安全等市場準入機制的具體形式,明確哪些行業需要設置行業準入標準、條件;二是進一步完善相關行業節能節地節水、環保、安全等準入標準;制訂完善高能耗工業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超前性國家標準、重點行業取水定額標準。三是明確各項標準具體如何實施、指標如何具體衡量落實,完善配套標準,強化這些環節行業準入標準執行的有效性。四是加強行業準入標準執行與體格、稅收、財政政策的協調銜接。目前,我們會同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正在研究完善基于能耗限額標準的階梯電價政策。針對電解鋁、電石等行業,以企業生產過程能效水平甄別先進、落后企業,對達到國家能耗標準要求的企業,按照超標準程度實行階梯電價,并將征收的電價用于支持企業開展節能降耗技術改革;通過建立這樣的政策機制,以價格倒逼企業提升資源能源效率,鼓勵先進企業發展,壓縮化解不節能、不環保的產能,促進落后產業退出市場。
第三,關于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決定》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在推進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方面,我部的主要任務關鍵是要建立起促進企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過去幾年,我們更多依靠行政約束的辦法;今后,要更加注重綜合利用法律、價格、財稅、標準等多種手段,強化對重點行業綠色發展的引導和約束。在激勵機制方面,將積極推動實施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激勵政策,制定有利于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實行節能環保產品消費獎勵政策,建立起對地區、企業綠色發展的激勵機制;著力研究推進工業余熱余壓發電上網政策機制改革。加強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自愿協議等節能機制創新,探索推進節能環保投融資機制改革,開展工業節能產業投資基金試點。在約束機制方面,要不斷加強工業節能、節水、資源循環利用法規建設;研究制訂和發布重點工業行業能效、水效包括用地效率指南,明確先進、準入、落后淘汰指標。配合有關部門健全能源、水、土地集約節約使用制度,研究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建立制度和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注:本文為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在2013年11月27日部黨組理論中心組擴大學習時的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