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塑造國家競爭新優勢
數據正在成為新的石油,成為塑造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制高點。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經成為數據大國。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數據總量占全球數據總量的13%,到2020年中國的數據總量將占到全球數據總量的21%,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的數據資源大國和全球的數據中心。與此同時,近幾年來,中國大數據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大數據驅動的新興公司不斷涌現,數據驅動經濟轉型、帶來精準治理的應用發展態勢正在形成。
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
國家高度重視大數據產業發展,制定了一系列大數據相關政策。2015年9月5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出臺,意味著大數據發展正式成為國家戰略。
《綱要》指出,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臺。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
2017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印發《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全面部署“十三五”時期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加快建設數據強國,為實現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2016年9月,國務院印發《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簡稱《辦法》)。《辦法》指出,要加快推動政務信息系統互聯和公共數據共享,充分發揮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轉變職能、創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增強政府公信力,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務水平。
到目前為止,環保、國土資源、交通運輸、農業、衛計、稅務、檢察等部門已經出臺相關的大數據發展具體政策,17個省市發布了大數據發展規劃,十幾個省市設立了大數據管理局,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大數據相關工作,引導大數據產業發展。
大數據政策從全面、總體規劃逐漸向細分產業、細分領域延伸,適應大數據發展的政策環境已經初步形成。
加快建設數據強國
我國數據總量正在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長,這為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大數據產業、推進數據經濟,數據共享是一切發展基礎。我國目前70%的數據集中在政府部門。2012年6月,上海推出第一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上海政府數據服務網,此后,北京市政務數據資源網、開放廣東數據服務網、貴州省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等紛紛上線。到目前為止,已經有20多個地方政府陸續推出了數據開放平臺。全國面向公眾的政府網站為8.4萬個。
大數據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形態,推進大數據發展需要在制度創新、數據開放共享、大數據創新應用、大數據產業聚集、大數據要素流通、數據中心整合利用、大數據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進行試驗探索。
《綱要》出臺后,工信部、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展開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貴州、京津冀、珠三角、上海、河南、重慶、內蒙古、沈陽八大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各綜合試驗區結合自身優勢和特色在規劃設計、創新、重點行業應用探索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積極開展試驗探索,取得明顯進展。
大數據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以貴州為例,截至目前,貴陽市高層次人才總量已達7萬人,大數據人才總量達14.2萬人。“十二五”時期,貴州省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十一五”末的2963家增加到2014年的3685家,實現總產值由4206億元增加到9598億元。
建設數據強國,釋放數據紅利,培育經濟發展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需要破解大數據應用過程中的種種關鍵技術難題。2017年2月,圍繞大數據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13個國家級大數據實驗室建設啟動。這些實驗室齊聚中國大數據領域的產、學、研、用資源,以聯合研發、協同創新的方式加速中國大數據關鍵技術的突破。
大數據系統軟件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孫家廣院士表示,作為國家級的大數據系統軟件研發平臺,要解決我國大數據領域應用需求對底層系統軟件的性能、易用性和可信性挑戰,研發“好用、管用、敢用”的大數據系統軟件生態及工具棧,實現大數據從精英化到平民化,讓大數據能夠走進各個產業,走進千家萬戶。
大數據產業鏈參與者眾多、覆蓋面廣,按照產品形態,主要分為硬件、基礎軟件和應用軟件三大領域。大數據白皮書顯示,當前,我國大數據產業增長迅速,產業規模持續增大,數據服務、基礎支撐和融合應用相互交融協力構建了完整的大數據產業鏈。
作為整個大數據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基礎支撐層預計2017年的規模為2246億元,增長68.2%;融合應用層是大數據產業未來迅速發展的著力點,預計2017的規模為16998億元,增長率為30.7%;圍繞各類大數據應用需求,數據服務層提供的輔助性的服務,預計2017年的規模為326億元,增長率為60.6%。
《2017~2022年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中國大數據產業市場在未來五年內,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而到2020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或達13626億元。
因為數據開放、旺盛的應用需求,催生了大批的“雙創”中小企業。從2012~2016年的大數據投資事件為1600件,金額超過1200億元。大數據領域的投資金額總量一直在持續上升。2016年獲得融資的企業數量達到400多家,2017年前三個月就有150多家企業獲得融資,其中半數為中國公司,資本源源不斷地投向大數據領域。
大數據應用推動轉型升級
在這幾年,大數據應用像雨后春筍在中國的大地上不斷生長發芽,推動各個領域的轉型升級。
在金融領域,阿里巴巴利用大數據創造了10秒申請、1分鐘評估、3小時放款的阿里信用貸。目前大數據技術在金融行業主要應用在征信、風控、反欺詐和量化投資領域。2016年商業銀行全面部署大數據基礎設施,五大國有銀行、股份制、城商行和農商行已經逐步開始了從傳統數據倉庫架構向大數據平臺架構的轉型改造過程,基于大數據風控的“秒貸”業務越來越普及,不僅提升了貸款效率,還擴大了普惠金融的覆蓋面。
在電信領域,中國電信的大數據平臺已經擴展到31個省,匯聚了全國的基礎數據,形成了“天翼大數據”服務能力;中國聯通也實現了數據整合,大數據產品體系已經推出征信、指數、營銷等六大產品種類。中國移動基于大數據構建了反電信網絡欺詐防范技術體系,實現每秒并行過濾和甄別兩萬次,每日甄別的疑似欺詐數據達十億次以上。在2~10分鐘可以識別市場號碼源、來源區域、受害人集中地等,同時實現最高風險等級,影響最大的境外異常號碼源實時阻斷。由中國移動構建的健康云平臺,構建了新型醫療健康數據云,為當地醫療支出節省了上千萬元。
在農業領域,目前大數據主要應用在農作物估產、旱情評估、農作物長勢監測等領域。如果將遙感數據、氣象數據和農田歷史數據結合,就可以將農民“看天吃飯”變成“知天而作”,指導農民從種子入地到收獲這一過程中的50個農事決定。還可幫助農業保險公司劃定核準地塊、評估受災程度,制定理賠標準,為農產品期貨經營提供精準預測等。神州數碼目前已經構成一個以數據驅動農業發展的“三農生態圈”,目前已覆蓋了全國31個省、2000多個縣、45萬個村組。
在醫療衛生領域,大數據在醫療行業主要應用于基因測序、醫療檔案整合和分析、醫患溝通、醫療機構數據化和新藥研制等環節。華大基因利用大數據來提供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和易感基因檢測等服務。醫渡云與大型醫院共建“醫療大數據”平臺,以提高醫院效率。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相繼部署“基于癌癥監測信息網絡的腫瘤規范化診治研究”“惡性腫瘤大數據處理分析與應用研究”,以全國食管癌規范化診治監察網絡平臺為例,在全國共設立12個地區級分中心,聯網82家三甲醫院,實現90%食管癌符合規范化診治要求。
在制造業,數據能夠賦能制造業全流程。對從產品設計和研發到定向精準的市場營銷、產品計劃和生產排產、優化供應鏈、提升對客戶的服務水平等都會起到重要作用。紅嶺西服利用大數據實現了個性化定制,索菲亞衣柜利用數據創造了C2B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利用工業互聯網和數據,加速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在電子政務領域,“讓數據多跑路,讓老百姓少跑路”正在變成現實。在重慶市兩江新區不動產登記大廳,過去辦理二手房交易過戶手續,至少需要半天,買賣合同共計8頁約114項空格需要手填,現在買賣合同只有薄薄一頁紙,需要填寫的空格一共12個。在廣州,過去辦理營業執照,僅僅在工商登記環節就得前后去6次,現在只需要去一次就可完成。利用大數據,工商、財政、民政、審計、稅務、園區、統計、農業等政府部門的管理和服務正在不斷提升效率。
大數據正在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成為重塑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機遇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