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工建立創新協會組織平臺,讓員工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行為有組織、有歸屬、有的放矢。
臨工將崗位創新成為慣性,滲透到每一個人的血脈,將創新的精神影響每個員工,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
山東臨工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簡稱山東臨工)是國際化的工程機械領先企業。公司建立了開放高效的技術合作與技術創新體系,以及國家級技術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承擔了國家863項目及省級以上多項科研課題,取得了130余項國家專利。山東臨工在創業、成長、發展、升華的過程中,凝聚構筑了“可靠承載重托”的臨工之道。
健全資源配置環境 搭建創新平臺
山東臨工在推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協同創新的實踐中,成功摸索出了“一全二創三結合”的創新模式。“一全”即全員參與,“二創”即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三結合”即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生產人員相結合,通過調動全員創新活力促進企業提質增效。
一是推進精益生產管理方式。二是開展各類創新活動。三是成立“邱峰勞模創新工作室”。
建立合理化建議、精益生產、技術改造、質量改進、成本節約等項目管理平臺;建立面向個人、項目組、部門等各層級的激勵平臺;建立企業內外典型改善成果、經驗共享平臺;建立創新協會組織平臺,讓員工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行為有組織、有歸屬、有的放矢。
此外,山東臨工還健全資源配置環境。一是增加預算支撐。公司安排專項預算,為全員創新提供各方面資源條件:在生產現場設立改善小屋;提供必要的工具設施;專用無線網絡覆蓋,員工合理化建議提報手機終端APP;組織資源有效匯集并落實員工創新點子等。
二是健全制度保證。在實踐中逐步建立健全創新管理和激勵制度。先后發布和修訂了《創新獎勵辦法》、《技術改造管理標準》、《技術改造項目獎勵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標準和流程。公司還采取年度評比、季度獎勵、月度例會、現場創新項目雙周材料匯報、重大項目單周現場調度等具體舉措,將制度政策具體轉化為實踐行動。
三是營造創新氛圍。傳播創新人物、創新成果、創新事跡;以員工個人名義命名,現場掛牌,計入員工檔案,載入公司史冊;對創新項目只獎不罰,允許失誤,鼓勵大膽實踐、勇于創新;不僅在物資上,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激勵。
崗位創新成慣性 協同創新項目占比高
全員參與創新、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同步推進、管理人員與工人和技術人員相結合協同創新。臨工將崗位創新成為慣性,滲透到每一個人的血脈,將創新的精神影響每個員工,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臨工的工作現場隨處可見明顯牌匾“陳明全尾氣自動抽排裝置”、“張在才智能搬運機械手”、“喬良雨直擋油缸助力手”等以員工名字命名的60多項重大創新成果。其中有很多技術含量不低、功效成倍提高、成本大幅下降的成果。
每年員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議都達2萬多條。每個制造事業部都有數個創新團隊同步活動,長期活動在一線的創新團隊有58個。
創新給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獲,近3年創新成果為公司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達8000萬元;人均勞動生產率2014年達到200多萬元,2015年達到260多萬元,均為國內同行業最好水平。
承辦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