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經濟 把握新機遇——新基建新經濟高峰論壇發言摘編
探索實際應用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景根元
重慶是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也是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這幾年,重慶同步推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與新基建發展,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建立了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性能好、丟包率低,是一條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數據專用通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肯定。
第二,推動5G與各產業的互動,今年上半年重慶5G基站達到4.2萬個。同時,我們也在加快推進5G各個場景的應用和5G產業生態建設。
第三,大力推進數據中心建設,首批云計算產業園區規劃3平方公里,去年投用了約20萬臺服務器,通電率達65%左右。數據中心的建設不是政府主導,而是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去年在約20萬臺服務器中,政務數據只占不到2%,其他的都是為互聯網經濟、數字經濟服務的企業數據。
第四,建設高性能計算中心。中新國際超算中心也是企業投資、市場化運作的,針對金融、物流、能源等領域提供超級計算服務,預計今年底投入使用第一個模塊。
第五,在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重慶是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城市之一,現在已經規劃建設了10個二級節點,另外還在推動工業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以及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建設。
在推進智能制造的過程中,我們突出5個字——芯屏器核網,芯是芯片,屏是液晶面板,器是智能終端,核是核心元器件,網是物聯網,以此來推動進一步發展,讓重慶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產業結構轉型
科研助推升級
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 李初管
新基建的產業帶動性強,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長遠積極影響,能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具體來看,一是能夠加快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西安工業基礎較好,體系全,覆蓋面廣,在工業41個大類中,西安有36個行業,但由于主要是傳統產業,發展比較慢。這幾年加快結構升級,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產業得以在技術結構、行業結構、規模結構、配套結構和園區結構等方面做出調整,取得快速發展。二是能夠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與新興產業高度有機融合,所以我們正努力通過新基建,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來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
西安是一個工業大市,也是一個科教大市。西安有普通高校60多所,在校學生127萬,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達到30多萬,有科研機構60多所,重點實驗室20多個。對我們而言,科研成果轉化至關重要,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了保障。
通過成果轉化,一系列新技術、新工藝、新業態、新模式得以落地,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其中,成果轉化的動力來自企業,反過來又能推動企業發展。這兩年,西安市委、市政府采取多方面措施,以企業為主體,以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為支撐,建立了市場化運作的創新機構,比如制造創新中心、行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創新產學研聯盟等。
目前,西安正在努力發展硬科技,從2017年開始舉辦的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力圖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芯片等方面鼓勵創新、凝聚共識,為西安的工業發展、產業轉型作出了貢獻。
緊抓需求引領
賦能城市治理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 徐惠麗
新基建能夠賦能城市治理,給超大城市治理帶來更多可能性。當我們面對城市市民和企業的需求,或者面對諸多用傳統理念和方法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新基建可以幫助我們開辟一條新的路徑,也能夠助力解決很多城市治理中的難題,在服務市民和企業時,為我們提供更多的選擇。
為什么全場景創新在我們的戰略規劃和發展中如此重要?這幾年,不管是在智慧城市建設還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需求的引領和技術的發展應該是齊頭并進的,對于需求的引領也應該重視。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城市運營中心的規模越來越大,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在城市運營中心,大家經常可以看到很多顏值很高的大屏,但是我們認為價值比顏值更重要。現在,上海正在進行“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兩個超級應用的實踐。“應用為要,管用為王”,這是我們在全場景推進過程中堅持的一種價值取向。圍繞這8個字,我們建立了三級平臺和支撐三級平臺的五級應用。
眼下,上海正在打造一座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我們要向世界展示上海的新發展圖景,期待在推進新基建的過程中,能夠努力走得更遠。
實現規模發展
促進效率提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 余曉暉
中國發展新基建,需要在好的頂層設計基礎上分類施策,充分考慮新基建技術性、平臺化、專業化的特點,加強體制機制和模式創新,大力推進共建共享,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同時,需要圍繞產業升級、城市發展和社會服務的核心目標,突出需求導向。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技術含量很高,有很多不一樣的模式,比如計算算力設施、數據中心、云設施,還有很多城市已經投用的攝像頭、傳感器等。如果能夠把各個行業、各個城市、各個部門的資源共享起來,就能共建集約化程度更高的設施。用“云”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規模化發展,讓生產效率更高。
從基礎設施本身的建設考慮,5G連接基礎設施應該是普惠性的,算力基礎設施需要考慮普惠性和差距性的統籌;對于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正在形成的新型基礎設施,應進行探索性的建設,從而實現產業升級帶動城市發展,最終為社會服務。
上海、重慶、西安各自提供的經驗范式是非常互補的,而且突出了城市特色。尤其是重慶和西安的經驗,強調了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體現了新基建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的新動能。這些城市的經驗范式,為中國新基建的創新發展探索了路徑。
堅定發展信念
把握路徑節奏
華為公司副總裁 史耀宏
新基建應該做好頂層規劃,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逐步推動,既要有面向未來的堅定信念,同時又要把握好路徑和節奏。
新經濟呼喚新基建,新基建的根本在“基”,而“基”的核心是聯接與計算。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信息通信技術,而新的信息通信技術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社會發展的進程。從這個角度看,大力發展新基建正當其時。
新基建的參與方較多,有建設者、運營者以及使用者,不同的維度,努力方向不一樣。
從建設者來看,在現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與合作伙伴共同做大蛋糕,為客戶創造價值,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升級。我們將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秉持開放合作的精神,推動新基建,讓新基建賦能千行百業的智能升級。從運營者角度看,建設者和運營者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相互之間的合作越來越緊密,建設者和運營者需要更有機地結合起來。從使用者看,新基建最終還是以客戶為中心,通過為客戶創造價值,新基建才有更長久的生命力。
面向未來,新基建將帶來城市新治理、產業新發展、個體新體驗。對政府來說,城市和社會的治理將會更高效,更具韌性;對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將會提升生產效率,帶來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對個人來說,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便利將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華為希望能夠有機會參與到城市的治理和建設當中,和城市一起打造數字新名片;同時希望攜手整個產業生態的客戶和伙伴,共同乘著新基建的東風,加速邁向全場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