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政策宣傳月地方系列文章之二十六】
去年以來,陜西省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11·1”重要講話、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中辦國辦《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貫徹落實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表彰大會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全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實現新的發展。
一、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成效好貢獻大
近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和經濟下行的不利局面,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克服不利影響,全省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總量規模逐步擴大,社會貢獻日益突出,成為推動全省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支撐。2018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32萬億元,占全省GDP的54.2%。
(一)總量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前三季度,全省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9975.5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65.62億元,占GDP比重達到54.5%,比上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非公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2%,拉動經濟增長近3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為290.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3.36億元;第二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為4777.50億元,增加373.09億元;第三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為4907.48億元,增加469.15億元。
(二)經濟結構逐步協調。在調結構政策的積極實施下,前三季度,陜西非公經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省非公經濟結構在調整中持續優化,轉型升級動能不斷增加。2019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非公增加值占非公增加值總量的比重為49.2%,比上年同期提高0.48個百分點;第二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占比為47.9%,比上年同期下降0.4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非公經濟增加值占比為2.9%,比上年同期下降0.03個百分點。非公經濟第三產業支撐作用凸顯。
(三)市場主體蓬勃發展。自2018年“11·1”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后,隨著國家及全省系列扶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政策的落地,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非公經濟主體不斷落地生根,催生市場份額。據工商部門統計,截至9月底,全省個體工商戶達到274.19萬戶,較上年9月底增加近83.3萬戶,同比增長43.6%;全省私營企業達到82.96萬戶,增加11.63萬戶,增長16.3%。
(四)民間投資較快增長。今年以來,陜西省狠抓招商引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民間投資增長穩定。前三季度,全省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6%,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同比增長5.7%,高于全省投資增速4.7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較快的行業有: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長99.3%,采礦業增長45.2%,住宿和餐飲業增長33.9%,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增長30.2%。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得到提振,民間資本平穩注入市場和實體經濟,對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提供動力源泉。
二、推動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力度大舉措實
推動民營經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門的高度重視。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規格高、規模大的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暨表彰大會后,各級各有關部門深入學習中、省精神,研究部署貫徹工作,從省委省政府到各市(區)黨委政府先后成立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組織領導,把發展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工作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相繼召開了工作會議,進行再發動、再宣傳、再組織、再落實,明確了工作機構,落實了部門職責。省委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工作組成立后,先后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總結經驗部署工作。工作組組長、省委統戰部部長姜鋒同志多次帶領省級有關部門深入各市(區)開展調研,走訪省級有關部門,聽取意見建議。副組長、副省長趙剛、方光華同志結合分管工作開展調研,舉辦一系列推進活動。各級領導深入民營企業,了解情況,幫助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全省基本建立起一套加快推動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工作制度和機制。
(一)促進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體系逐步健全。圍繞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見》“33條”措施的貫徹落實,省級有關部門先后研究制定了關于“保護權益、公正司法、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技術改造、市場監管、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營商環境”等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配套政策和操作辦法。12個市(區)都制定出臺了落實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見》“33條”的實施意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出臺,形成了全省扶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
(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取得良好進展。圍繞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見》提出的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放管服”改革的要求,以優化營商環境“五大專項行動”為重點抓手,工作取得良好開局。比如:規范中介服務,主要針對中介服務壟斷性強、收費不規范、標準不公開、流程不透明、耗費時間長等問題,對中介服務事項進行梳理,不斷規范服務事項;規范涉企收費,主要圍繞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中介涉企收費和行業協會收費三項重點任務,加快推進涉企收費規范化;推進誠信體系建設,主要針對當前一些地方政府欠債違約、承諾不兌現、新官不理舊賬、國企拖欠工程款項等問題,建立健全政務誠信公開承諾機制,持續開展政府機構失信問題專項治理;促進政策落地落實,堅持“簡政易行”原則,對利企便民政策條款進行優化再造,形成政策核心條款和落地流程圖,不斷提高政策知曉率和增強民營企業政策獲得感;有關部門還牽頭建立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法律服務中心,建立民間投資申訴渠道,放寬市場準入,實施“證照分離”等商事制度改革,受到民營企業的歡迎。
(三)支持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的力度不斷增強。一是積極調整支出結構,通過預算新增,設立了10億元省級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專項獎勵資金,研究制定了陜西省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經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實施,9月底,省工信廳、省財政廳下發了“項目指南”,組織各市(區)開展項目申報。惠及中小企業的技術改造專項計劃正在實施中。二是加快50億元民營經濟發展紓困基金的組建,提出了基金設立方案,確定由省金控集團和省金資集團兩家省級平臺分別設立并面向社會募資,目前紓困基金已投資運作。三是今年繼續安排3.63億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雙創”基地建設以及對“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的獎勵等。四是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成員達到25家,實力進一步擴大,制定了政、銀、擔風險分擔補償機制,省再擔保公司加入國家融資擔保基金體系,獲得授信50億元。
(四)減免稅費和清欠工作力度較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省財政、稅務、人社等部門密切協作,研究起草了全省《減稅降費實施方案》和《規范涉企收費專項行動方案》,堅決把中央減稅政策落實落細,頂格減免地方稅費。據測算,今年全省落實減稅降費政策預計減輕企業負擔648億元,其中減稅477億元、降費7億元、降低社保費164億元,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減收248億元。從執行情況看,1-8月,全省累計新増減稅259.08億元;5-8月,全省降低社會保險繳費費率共減輕企業負擔47.48億元。省發改委等部門今年實施二次降低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統計年可減輕工商企業負擔18億元。還取消7項政府基金和10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累計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283.1億元。針對政府部門、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問題,成立了“清欠”工作督導組,多次召開匯報會工作會推進會,及時掌握“清欠”工作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實際問題,明確任務目標,制定工作方案,夯實工作責任,采取有力措施,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行動。截至8月31日,全省拖欠賬款已償還金額168.03億元,全省實際清償進度為46.33%,已完成2019年度國務院要求目標任務的92.66%。
三、下一步推動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要再聚力再發力
(一)進一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著眼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持續實施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十大行動方案、三年行動計劃和五大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一扇門、一張網、一次辦”,推動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全面提升。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堅持中性競爭原則,促進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堅決破除各種不合理的限制,推進“非禁即入”普遍落實。要利用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等各種傳媒,大力宣傳民營經濟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傳發展民營經濟的先進經驗和貢獻突出的民營企業家的先進事跡,積極倡導致富光榮、發展光榮、創造財富光榮的社會理念,積極倡導敢闖敢試、敢為人先、鼓勵創業、寬容失敗的創業文化和創業精神,營造政府支持創業、群眾參與創業、政策有利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全面落實扶持政策。努力推動各地各部門全面落實政策、兌現承諾,確保不走樣、不變形、不打折扣,使好的政策措施收到實實在在的發展效果。密切跟蹤和圍繞國家層面出臺的加強金融服務、清理拖欠賬款、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等新的政策措施,抓緊修訂我省的配套性文件,特別要在破解融資難融資貴、減免企業稅費負擔、降低用地用電成本、推進技術創新、開拓市場、保護合法權益等問題上出實招、求實效。同時,組織有關方面對近年來各地貫徹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情況進行督查,組織或委托第三方對企業政策落實和發展環境進行評估。
(三)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是推動金融機構切實履行支持民營企業的主體責任,建立“敢貸、愿貸、能貸”長效機制,維護民營企業同等發展權。二是提升金融機構的精準融資供給能力,繼續引導各金融機構加強對轄內民營企業融資需求的調查,進一步下放授信審批權限,提高對民營企業的介入度和響應度。圍繞民營企業“短、頻、快”的融資特點,建立不同于大型企業的信貸管理機制,繼續深入探索、開發與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特點相適應的信貸產品。推動更多沒有貸款的企業“首次獲貸”,增強企業發展能力。三是有效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作用,完善風險補償機制,支持市級擔保機構發展,完善政、銀、擔合作機制,支持擔保機構擴大中小微企業業務并降低收費。四是加快推進民營企業紓困基金落地實施,落實和擴大資金募集,提前儲備項目,做好監督管理和績效評價。
(四)努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當前,要抓緊做好10億元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專項獎勵資金的安排使用,支持企業技改和轉型升級。要加大力度支持中小企業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平臺,加大培育科技型民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和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鼓勵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加速技術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新產品開發等,為中小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服務。引導促進企業加大新成果、新技術、新工藝的轉化吸收力度,淘汰一批高消耗、高污染、技術含量低、市場前景差的落后生產能力,提升產業水平和競爭力。
(五)切實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一是建立黨委政府與民營企業定期協商工作機制,定期召開相關座談會聽取企業家的意見建議。二是大力支持幫助省工商聯、省市場監管局建立省級民營企業維權投訴中心,整合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專業法律服務工作力量,深入開展送法進機關、送法進商會、送法進企業“法律三進”活動。三是健全民間投資申訴渠道,依托省發展改革委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督平臺建立民間投資申訴平臺,公開受理民營企業在行政審批和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矛盾和問題。四是有序開展涉政府產權糾紛問題專項治理,發揮省產權保護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作用,進一步推動涉政府產權糾紛治理行動走向深入,以查找和解決社會反映強烈、久拖不決的涉嫌政府機構失信或政府政策調整導致的政府機構與企業、企業家之間的產權糾紛問題的典型案例作為工作重點,切實依法保障企業合法經營權、企業家合法的人身和財產權益。
(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動省、市、縣三級都要建立中小企業政策信息互聯網發布平臺,及時匯集涉及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的政策法規等各類服務信息,實現企業服務需求與政策精準匹配,擴大政策知曉度和企業的獲得感。提升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水平,構建體系完善、功能齊全、覆蓋主導產業和重點企業的服務體系。積極幫助中小企業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現代企業制度。強化民營經濟、中小企業人才建設工作,積極推進企業家成長工程,扎實組織開展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培訓,全面提升企業管理和技術水平。
專題主辦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
承辦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